一舟集团

首页 > 铜缆系统

一个线下喜剧观众的自白

一个线下喜剧观众的自白

来源:开云体育官网入口网址    发布时间:2024-03-18 16:27:51 1
单立人「发现喜剧周」落地成都的消息,早在年前雨珈就激情透露给我们,并豪言要牵线搭桥,要求以超级喜剧迷的身份,采访报道。说到对单口和喜剧的澎湃热爱,在我的信息茧房中,雨珈是妥妥的第一人。偶尔去过载看

  单立人「发现喜剧周」落地成都的消息,早在年前雨珈就激情透露给我们,并豪言要牵线搭桥,要求以超级喜剧迷的身份,采访报道。说到对单口和喜剧的澎湃热爱,在我的信息茧房中,雨珈是妥妥的第一人。偶尔去过载看演出,总能看到她、燕姐和Harry在第一排的头。没去的场次,会看到她又哭又笑的朋友圈。

  雨珈记忆超群,能维妙维肖模仿很多喜剧人的老段子,基本上到了,演员在台上讲老梗,瞄到了她这样的资深观众,心里都会犯怵的地步:MD,早知道就不犯懒了。雨珈有一整部观演编年史,哪年哪月在哪和谁看了哪个的演出,里面的段子讲了啥,自己笑得有多大声,哭得有多感触,谁有进步,谁真太好了,她都一一记录。

  好巧的是,这届喜剧周的关键词就是「记录」。记录我们空荡荡的人生,曾被单口/喜剧充盈为一个实体,即便是短暂的,瞬时的,那也是要刻录下来,成为继续生活的驱力。这样说来,没有谁,比雨珈更适合来观察、呈现与记录此次单立人「发现喜剧周·记录」。不信,你看看她的这篇自白、还有接下来的专访、观察,也许你就懂了:回首来路,又见美好的珍贵。

  自由译者,撰稿人。迄今为止翻译出版译作达40余部,如《鱼翅与花椒》《东京绮梦》等。曾获第四届“单向街文学奖年度译者”提名,获“2021年刀锋图书奖年度新锐译者”。

  成都的餐馆老板熊燕,今年要满50岁了。她从黄子华的“栋笃笑”开始看中文单口喜剧,已经是十几年的喜剧老观众。2019年,她在成都一环路的角马旅社,看了人生第一场线下单口喜剧演出,台上的六位演员都来自成都本地厂牌“过载”喜剧。熊燕笑得“眼泪花儿直冒”,当即决定要把自己的餐馆也开辟成单口喜剧开放麦的场地。

  我也和她同在现场。记得那天秋风乍起,我们听完以后意犹未尽,两个人都有些不想结束这个快乐的夜晚,于是找了家店,吃了顿夜火锅,好像只有热辣辣、咕嘟嘟的红汤,才能承接那一个半小时不间断的大笑。

  那一年,成都的喜剧观众实在过了太多的好日子。这场演出之前,我经历了一个的夏天,在各种演出场地,见到了之前在《

  》等综艺娱乐节目中见过的演员。线下的他们,离第一排的观众往往不到一米远,讲着自己的故事,显得更真实也更松弛。

  和演员一样重要的是观众。场子里都是真实的人,大家聚在一起笑,一起叹息,一起拆台,一起喊“吁~”,所有的反应都是即时的。你不再是在家中面对小屏幕的独自一人,要靠弹幕去表达自己经过一定思考后的延迟反应,而是构建真实气氛的一份子,很难不快乐,很难孤单。

  回想起来,那年的秋天在我心中是一片金色,比锦里西路上的银杏还要绚烂,永不落幕。10月26、27日的那个周末,两天的“接励城市喜剧节”,梵木艺术区变成喜剧游乐场,我们像是进行了一场喜剧的“深潜”(记得两日票价是520元,我当时矫情地说,“喜剧真爱我。”)。有Sketch、漫才、即兴这些“新喜剧”,也有脱口秀表演。

  头一天上台的,是已经在连续两届《脱口秀大会》上露脸并小有名气的呼兰、Rock、

  笑声却仍然是满场的。我记得他们每个人有30分钟。刘旸历数自己从事喜剧以来的种种囧事;小鹿诉说做女律师与女笑匠的酸甜苦辣;石老板则用自己过年回家的经历,一个人在台上编排了一场“家庭春晚”。有限的观众,掀翻棚顶的笑声,夹杂着我们的惊叹,“脱口秀还能这么讲!”

  从此我们记住了这三个名字所属的厂牌“单立人喜剧”,彼时他们是北京一家“专注线下”的小公司,还在到处科普“stand-up comedy”更准确的翻译是“单口喜剧”,而非大众传播较为广泛的“脱口秀”(这应该是“talk show”的翻译,两者是不太一样的艺术形式)。

  仍是彼时,这个“小公司”其实早已是业界标杆,正如当时和“石、鹿、教”同被称为“单立人四大神兽”的周奇墨,后来去参加《脱口秀大会》,被一众早就比他更有大众认知度的演员尊为“老炮儿”。只要听一场单立人演员的线下,你就明白他们是盛名能负,当之无愧。喜剧节的第二天晚上,我们为每一个错过的朋友深深遗憾。

  蔡师傅,成都过载喜剧俱乐部的单口演员,最早还是他,撩着那头用很多产品小心养护的飘逸长发,告诉我们有个业界传说,叫做“单立人”。他把那场让很多成都观众初识单立人的喜剧节,看做是成都喜剧真正“走起来”的一个标志。票卖得不错,验证了之前想象中的成都喜剧市场。也让行业看到了可能性。

  蔡师傅的回忆,比我们这些喜剧观众更早些。成都最早的开放麦是2015年。而第一家俱乐部成立于2017年年初,是在“哈哈曲艺社”基础上创办和运营的“牙尖脱口秀”。那些年开放麦的演员,全都是自告奋勇的上台,没一个有完整的段子。35元左右的票价,观众也就十几个人,四处赠票后能达到二三十个。一两场之后,票卖不动了。

  2017年10月,过载成立了,18年开始有了常态的拼盘。大约一年之后,我们这些追求线验的喜剧观众,“闻着味儿就来了”。19年的9月和10月,我和熊燕都听了蔡师傅的段子,第三次在商演场地见到他,是11月,周奇墨的专场《哎呀,算了!》地点在玉林院子。

  已经是冬天,小小的场地因为观众持续的爆笑而二氧化碳超标。周老板讲的全是日常生活,真实得如在眼前发生,又荒谬可笑到不可思议。他甚至讲了自己做英语老师时的一个幽默恐怖故事,叫我们边笑边汗毛直立。他讲过买药、坐飞机、买奶茶等种种场景,即便过了这么多年,我在买药、坐飞机、买奶茶时,仍会时不时想起他的段子,“噗”地一声笑出声。

  又一个我们不愿结束的夜晚,之后许久,我们脸上还挂着惯性的笑,回味无穷,蔡师傅轻轻捋捋头发,简短地说,“看见没?高级。”

  我们打开售票平台,发现第二天晚上周奇墨重庆专场的票竟然还没卖完,赶紧翻着微信联系人,招呼一切能招呼的重庆朋友,“一定要去看周奇墨呀!”

  阿月,30出头的成都互联网从业人员。也是在2019年看了第一场线下脱口秀演出。喜剧是她平凡忙碌的打工人生活中,丰富节奏的泡腾片。周老板的那场单人票价120元的专场演出,她与我和熊燕一同坐在第一排正中间,大合照的时候,三个人凑上前去,围在周老板两边,硬凹出一张同框。

  2020年6月初的一个晚上,我和阿月去看悟饭(当时他也是单立人旗下的演员)的专场《嘛呢!》成都的观众们竟然“大合唱”了他在网络上传得特别火的一个段子,气氛好到仿佛过年。

  那时候我已经上过开放麦,甚至尝试过即兴,对自己的搞笑事业从信心满满到彻底放弃,明白逗笑陌生人有多么难,更懂得了这些喜剧演员的不易,看演出时,除了笑,更多了一分敬意,捧起场来,就格外卖力些。

  走出剧场的门,初夏的夜风仍然凉爽,我望着阿月,“你觉不觉得,今年好像才开始?”

  马后炮地看,这话有点“一语成谶”的意思。单口喜剧的专场演出,竟然在那一年成了我不断“重启”的动力。此刻能回忆起来的演出,全部来自当时单立人旗下的演员,贾耗的《耗耗荡荡》、小鹿的《真娘们儿》、宋万博的《看呐,这人》、六兽的《大兽儿》、刘旸教主的《天生有意思》。

  我听他们上舞台,演自己,讲述对这样一个世界的不解与愤怒,生活强加的挫折、不平、慌张、困苦……坦然地把这些日常化解不了的东西,拿到台上去讲,把观众逗笑,也达成与自己的和解。忘记了哪位喜剧演员说过,“段子多好笑,真实的生活就有多辛酸。”我想,反之亦然,真实的生活有多心酸,段子就能有多好笑。

  也是从2020年开始,我变成一个有点矫情的喜剧观众,遇到好的线下专场,总会在大笑鼓掌的同时,无法自控地抹点眼泪。最好笑的段子,能让我哭得最厉害,这事儿本身,也线日,我在熊燕的餐馆,和

  久别重逢。Icy是单立人的联合发起人,不上台。我玩笑说她是“幕后大boss”。我们上次见面是2021年,我去北京写一篇单立人的专访稿。那时综艺娱乐节目大火,脱口秀一度成为“显学”,很多演员成了明星,身价飙升。周老板去了友商节目,得到“脱口秀大王”的桂冠,不再是无冕之王。相比之下,深耕线下,保持着小规模的单立人,总被拿出来公开比较,处境有些尴尬。我们这些“不在此山中”的忠实观众,一颗心也难免为单立人着急起来。那是2021年秋天北京天气最好的一周,淡然悠远的蓝天和舒卷的白云,恰和了我一天更比一天平静的心情。我白天去单立人公司和那些演员聊天,说是专访他们,往往话头上他们得听我絮絮叨叨地诉一番衷肠,表达喜爱。任何一个人都很真诚,每个人都很淡定,每个人都反过来安慰我:不要着急,单立人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晚上我就带着她这句话钻进剧场,尽情地欢笑。看白天见过的那些演员在舞台上的样子,有豪华阵容的单口拼盘,还有单立人当时已经小范围出圈的播客节目《谐星聊天会》的录制,也有当时形式还算新颖的sketch和即兴,记得一场即兴下来,我后方有个观众嘟囔一句,“我觉得比周奇墨好笑。”

  那是个很凑巧的时间节点。石老板当时已经在米未传媒打了大半年的工,筹备大型新喜剧综艺

  。和他一同打工的六兽,与我约的专访时间,恰是《一喜》上线的当天。他没有和我聊脱口秀(当时因为友商综艺,整个单立人几乎已经放弃了科普“单口喜剧”这个词),只说自己在更大舞台上见的世面,得到的收获,和从中认识到的单立人的局限,以及未来应该走的路。冷静,清晰,也充满期待。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一喜》很成功,六兽成了明星编剧,石老板和单立人也有更多的曝光。2016年,他曾在一个喜剧比赛现场引用美国著名喜剧演员杰夫·罗斯的一句话,“Comedy brings people together”(喜剧让人们相聚),还把这句话用灯管的形式,放在单立人休息区的墙上。《一喜》之后,这句话在喜剧粉丝之中广泛传播,甚至成为一些演出的内部梗,是属于大家的心照不宣与会心一笑。

  2022年11月,又是一个深秋,单立人闷声干了一件大事。他们都觉得当时的市面上已经有了一定量的成熟脱口秀专场作品,也有了稳定且忠实的成熟喜剧观众,希望把双方都汇集到线下。用Icy的原话,大家值得“吃点好的”。

  连续五天,由单立人携手六七家喜剧厂牌精选出几十场高密度、高质量的喜剧演出、活动和派对,轮番上演。那时候全国的喜剧观众(当然包括我们)都在羡慕北京的同好,“你们简直就是提前过年了。”

  2023年的发现喜剧周,关键词是“嘉年华”,地点仍在北京,时间选在了火热的8月,一百多位嘉宾,五十多场演出、活动、游戏、交流、装置……北京的观众

  ,三十多岁的外企职员,与我相遇在《谐星聊天会》的录制现场。她向我描述那个8月:“快乐极了,之后是巨大的失落。”喜剧周期间,她白天上班,晚上看演出。喜剧周结束了,下班就没了快乐的向往。

  好在还有常规演出以及播客的录制。很多在录制现场的观众会说,单立人是他们来北京或是还留在北京的理由。小墩儿觉得“生活太苦了,喜剧能带来快乐的充实”。单立人,为她提供了一种唾手可得的快乐,只要花不多的票钱,就一定能买到超越日常的几十分钟,忘记一切,只是欢笑。这又为她造就了一种新的日常。

  她说去年的喜剧周,最失落的那天,“是在一场Hello KT秀之后,K是K歌,T是T台。那一场的活动观众是招募来的,现场应该只有20几个,像是一个派对。一众‘单立人’从T台走出来亮相,K歌,PK,蹦迪,大型欢乐现场。结束之后,快乐很久,也失落很久。感慨这种老友相聚的场面,不知道何时还能再有。”

  小墩儿最近买了周末飞成都的机票。和据她所知的另外至少十几个北京同好一样,她要远道而来,再次见证“老友相聚”,也再次“花钱买快乐”。没错,

  我和Icy已经前后脚在成都看过了属于喜剧周开场大戏的《蒋公的面子》,这个经典剧目这次随发现喜剧周再来成都,刚好演到第501、502和503场(我看的是中间那场,你瞧,喜剧真的很爱我)。两年不见,Icy瘦了些,气质上却又更从容了。恰是成都难得的艳阳天,春的讯息蠢蠢欲动地膨胀在每一个湿润的分子里。大节当前,我实在无法冷静地面对她,她也灿烂地看着我:“成都太舒服了吧!”

  舒服,大约也可拿来形容成都的线年那场喜剧节之后,多了很多新入场的喜剧厂牌,成都的喜剧人们开始考虑商业化的可能,并着手实际行动。目前,成都的喜剧厂牌保持运营的有11家,常态办售票演出的有8家。过载的蔡师傅认为这个市场很“稳”,没有上海杭州等城市出现过的爆火,也没有特别惨淡,从20年到24年,演出场次、演员数量和票房规模,成绩都是中上,稳中有升。

  可能因为这种稳,让Icy觉得成都的城市气质比较放松,观众“能一起笑得出来”。她希望这次喜剧周,成都的观众们能够像走进游乐场,也许都不花钱看演出,只是去看看设置在现场的“陌声人电话亭”、“快乐交换扭蛋机”等喜剧周保留装置,只是“拿着个棒棒糖”,玩玩儿水,和朋友们一道,收获开心的感觉,就很棒了。

  Icy的话把我的心都说得轻盈起来。我和很多朋友一样,从知道发现喜剧周要来成都的那一刻开始,就在准备时间和钱包。面对几年不见的Icy,我诉说期待之余,也不免回忆起这两三年来,行业的巨大变化和单立人始终稳健的心态和步子。即便是在2022年,单立人也还要在“发现喜剧周”的宣传中科普各类喜剧形式,但到这一次,海报上的“单口喜剧专场”已经再也不需要解释。“新喜剧”这个笼统的提法,也被各种细分的专业名词所代替。喜剧观众的基本盘已经比较稳固且趋于成熟。这样才是安全的,也是健康的。

  “单立人原创喜剧大赛”决赛。他认为在比赛中,大家能看到更多的演员在极致状态下的最好发挥,看到喜剧的多样性。而最后站上决赛舞台,可能全凭实力,也可能出于偶然,这就构成了极高的可看性。刘旸教主

  Icy的推荐则和宁家宇联动,不过她更推荐的是“原创喜剧大赛”的两场半决赛,会看到各个赛区(成都、杭州、北京等等)几乎从来没听说过的新鲜血液,这才是发现喜剧周的意义,也是单立人已经办到第六届(本届)的“原创喜剧大赛”的初衷。

  “70后”的退休职员好妈,总能够在线下喜剧演出的现场发现更有趣的日常。她盼着在这次喜剧周看看一直关注的刘旸教主,也瞧瞧从没在线下看到过的童漠男。

  成都发现喜剧周的主海报,是一只手在转动相机镜头,框住了本次的主题“记录”。这并不是一个很新颖的词汇,也并不具“喜剧气质”。石老板提出这个主题,是希望无论外面的环境如何,我们都别记录这个习惯,尤其是记录下观看和参与喜剧演出这样正面而快乐的记忆,这样的力量就会更强一些,让我们抵御更多的不好。所以,“为了能好好活下去,也要好好记录。”

  这其实已经是无限重合于文学的表达,就像作家琼·狄迪恩曾说,“为生存,我们讲述。”发现喜剧周和单立人在告诉我们,“为生存,我们记录。”

评论一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