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实施智慧工地三年行动
为贯彻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数字住建”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等要求,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印发《上海市智慧工地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继续有序推进智慧工地建设,加快智慧场景应用与业务流程再造融合,促进发展本市建筑行业新质生产力,有效提升建筑施工工地管理效率和施工安全。
《行动计划》明确,到2027年年底,上海市智慧工地建设全面有序开展,建立适应高水平发展的智慧工地管理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智慧工地整体建设模式基本形成,持续提升建筑施工工地施工现场管理信息化水平,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上海市将实施5项重点行动。具体包括:场景基础夯实行动,深化智慧工地场景论证机制,强化智慧工地场景数据治理,完善智慧工地场景统筹管理;平台互联构建行动,加快建设市级智慧工地统一大数据管理平台,夯实数据基础服务支撑,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监管赋能行动,推进智慧工地统一监督管理模式,建立智慧工地监管能效评价体系;政策引导激励行动,推进研究建设市场化调节机制,建立明确奖励机制;支撑体系稳固,开展智慧工地标准体系研究,建立智慧工地科学技术创新体系。
《行动计划》提出,持续开展智慧工地场景更新迭代,综合考虑技术与管理需求,形成智慧工地数据测评办法,纳入对各项目和各区的智慧工地评价体系。建立智慧工地场景试验室场景数据编目,统一数据标识,支撑管理闭环,满足数据接入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统一监管平台的要求。
依托质量安全“一网统管”业务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集成各类智能终端设备,加快建设市—区—项目智慧工地数据平台,支撑智慧工地安全运营和可持续发展。逐步加强多平台系统之间相互连通,实现资源整合、数据交互共享,赋能各级管理决策,建立政府、行业、参建各方共生治理的智慧工地管理模式,促进全市工地管理上的水准整体跃升。
融合发展数字基础要素,以市级“智慧工地”大数据管理平台作为数据基础设施,提供包括大数据基础信息库、数据治理、大数据共享交换等基础数据应用能力。采用云原生大数据处理技术,为本市智慧工地场景建设和上层各级综合监管应用提供灵活丰富的大数据采集、梳理、交换、分析计算、基础服务支撑,提升全市智慧工地监控能力和管理响应速度。
推动工地现场网络专线布设、视频点位接入等基础条件覆盖,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及管理办法,确保工地各区域能够覆盖高速、稳定的网络连接,全方位提升工地安全管理平台数据传输质量,为智慧工地建设应用提供前端数据保障。
《行动计划》要求,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委内协同、市区联动的工作机制;健全统计和评估机制,建立本市智慧工地管理应用的统计体系和评估机制;建设人才教育培训体系,鼓励企业与院校、科研机构参与共建试验室和实训基地等,增强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智慧工地人才供给;深化交流协作,推动建立本地智慧工地产学研科学技术创新联合体,鼓励本地企业、高校院所开展行业学术会议、产学研等活动;强化条件保障和多元投入,积极引导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建设和参与智慧工地建设,推动国有企业加强智慧工地投入,加大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投入力度。
日前,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表示,今年将围绕上海市委、市政府10项相关重点工作,局党组15项重要工作,绿化市容行业10项民生实事项目“三张清单”,强化支持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绿化市容行业为基层减负“三项支撑”,全力助推上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装配式双面墙板叠合剪力墙结构是一种采用双面墙板的叠合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双面墙板是两侧为预制墙板、中间空腔内设置拉结钢筋的预制部件,拉结钢筋可采用桁架钢筋、焊接钢筋网等形式,双面墙板适宜采用成型钢筋制品。
近日,辽宁省鞍山市城市管理局推出的“鞍废清”建筑垃圾收运处置监管平台,在立山区和高新区率先试运行。
小区于2021年11月开始实施改造,2022年年底完成,形成了“交通成网、景观成环、建筑成圈”的小区新布局。
日前,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等5部门联合印发《云南省个人创业“一件事”工作方案》。
近年来,安徽省芜湖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四季有景、推窗见绿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城市。去年冬天,芜湖市在神山公园种下37种、30万株郁金香,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生长和精心养护,形成绚丽多彩的花海景观。
健全治理体系 加强全过程管理 加快建立建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全国城市建筑垃圾治理工作现场会在广州召开